高三政治下学期第四周政治周周练3.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据此回答1~2题。
1.不同商品之所以可以按一定的量的比例进行交换,是因为所有商品 ( )
A.都是具体劳动的结果 B.都具有相等的使用价值
C.都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 D.都是脑力劳动的结果
2.商品价格决定于 ( )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B.供求关系,但受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影响
C.个别劳动时间,但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D.供求关系,但受到使用价值的影响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所谓“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指的是当时在某个生产部门里 ( )
A.使用的最先进的生产工具 B.使用的最普遍的生产工具
C.绝大多数生产者的生产条件, D.绝大多数同类产品的生产条件
4.商店里的货品有标价,如一支钢笔标价为6元。在这里,货币执行的是 的职能。 (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纸币发行量过多容易引起通货膨胀。据此回答5~6题。
5.国家发行纸币的数量必须以 为限度。 ( )
A.商品价格总额, B.货币流通次数
C.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数量 D.流通中实际需要的数量
6.判断社会经济生活中是否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是看 ( )
①货币发行量是否过多 ②物价是否持续攀升 ③社会上是否出现抢购风 ④商品的价值量是否变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方面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坚持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据此回答7~9题。
7.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 )
①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②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③国有经济在
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④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A.②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③④
8.下面有关非公有制经济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依法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
B.混合所有制经济都属于非公有制经济
C.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公平竞争
D.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9.在不少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对GDP的贡献超过了公有制经济,这种现象表明 ( )
①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切合实际的②非公有制经济加快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③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④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开始占优势
A.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经过二十多年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创
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快速增长的奇迹。据此回答10~13题。
10.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 ( )
A.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 B.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C.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D.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1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主要是通过 ( )
A.经济立法和执法来实现 B.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来实现
C.计划经济来实现 D.市场竞争来实现
12.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的特征。这里的“平等性”是指 ( )
①交换双方地位平等②以交换双方社会地位平等为前提③交换双方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④经济活动参与者之间的平等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
13.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这说明 ( )
A.价值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
B.价值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C.价值规律贯穿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过程的始终
D.价值规律发挥作用必须以国家的宏观调控为前提
14.近年来,不少商家为自己的产品打出“××运动会专用”、“××会议指定产品”的广告。商家这样做 ( )
A.增加了商品的价值量 B.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
C.可以提高商品的知名度,吸引消费者D.是为了更多地获取利润
15.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确立这一原则。 ( )
A.是对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B.最终原因是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C.体现了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D.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16.当社会出现经济过热时,为了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所运用的经济政策通常有 ( )
A.增加税收 B.增加财政支出 C.减少银行贷款 D.降低利率
17.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下列有关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国有大中型企业采用公司形式就能提高其经济效益
B.国有大中型企业拥有雄厚的资产,具有一流的技术水平
C.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状况直接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D.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关键和重要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
答题卡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
|
|
|
|
|
|
|
|
|
|
|
|
|
|
|
|
三、简答题:。
18.2005年10月,某市市长在本市名牌产品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该市将不断推进知名品牌、知名企业的扩张,努力提高名牌产品的销售额和企业在市场份额中的排序名次,这是政府和企业的共同目标。
(1)该市为什么要推进知名品牌、知名企业的扩张?(5分)
(2)企业如何创名牌,使自己成为知名企业?(4分)
19.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5年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必须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搞好宏观调控。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把“着力搞好宏观调控”作为全面完成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突出抓好的三个方面工作之一。
(1)为什么要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为什么还要强调把“着力搞好宏观调控”作为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突出抓好的工作之一?
五、论述题:。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20.材料一:
表一: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年份 内容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 2090 | 2160 | 2210 | 2253 | 2366 | 2476 | 2622 | 2936 |
比上年实际增长 | 4.6% | 4.3% | 3.8% | 2.1% | 4.2% | 4.8% | 4.3% | 6.8% |
表二 2004年我国农民收入结构
内容 年份 | 工资性 (务工) | 出售农 产品 | 家庭二、三 产业经营 | 财产性 现金 | 转移性现金 | 税费 负担 |
2004年 | 683 | 958 | 312 | 51 | 105(其中19元来源于政策性收入) | 22.5 |
比2003年增长 | 13.3% | 24.9% | 3% | 30.5% | 24% | -33% |
注:1.转移性收入,是指农村住户和住户成员无须付出任何对应物而获得的货物、服务、资金或资产所有权等,2004年农民增加的转移性现金收入主要来源于政策性收入,共19元(如粮食直补收入等)。
2.2000年至2004年农民收入的增量中有48 9/6左右来自外出打工。
材料二: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中国农村尚有1.5亿富余劳动力,每年还新增劳动力600多万。在今后10年,预计我国每年有平均1000~1400万农民工需要通过工
业化、城镇化解决就业问题。目前,广东有外来农民工1900万人,但农民工工资低,10年中工资仅涨了80多元,造成农民工看病难、子女读书难,因而引发了部分地区、部分行业用工短缺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表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2)表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3)结合(1)和(2)的结论,谈谈如何解决材料二中所反映的问题。(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