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模拟试题精练
(一)单项选择题
我国是淡水资源缺乏且时空分布不均的国家,专家指出,建设节约型社会要从节约用水开始。2005年4月29日,全国水价改革与节水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会议并强调:要通过深化水价改革、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产业结构、建立节水制度等措施,大力推进全社会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为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据此回答1~2题。
1.根据经济学原理,建立节水型社会需要
A.按客观规律办事 B.深化水价改革,合理调整水价
C.增加供水能力 D.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之所以用上题结论中的方法,是因为
A.规律是客观的
B.价格的变动对需求会产生影响
C.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 D.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3.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国正在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大资源和环境保护及执法力度。这表明
A.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是我国依法治国的前提
B.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C.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
D.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刮胡刀等客用消耗品从2005年6月13日开始,将在北京兆龙饭店、西苑饭店、建国饭店等13家饭店的客房中消失,估计一天可减少这些一次性消耗品5000多个。首旅建国饭店管理公司近日宣布率先在全国饭店业启动“饭店绿色行动”,13家成员酒店联合签署了绿色行动宣言。据此回答4~5题。
4.13家成员酒店联合签署绿色行动宣言
A.是违背价值规律的表现
B.属于不公平竞争行为
C.将对绿色消费起到推动作用,是值得肯定的行为
D.违背了经济活动中诚实守信的原则
5.首旅建国饭店管理公司近日宣布率先在全国饭店业启动“饭店绿色行动”
A.是不合实际的主观主义表现 B.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价值观
C.否定了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D.没有看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胺苯车间发生爆炸事故,引发了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致使哈尔滨市从11月23日开始全城停水4天。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12月2日发布的一份通报称,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发生后,国家环保总局作为国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事件重视不够,对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对这起事件造成的损失负有责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为此请辞,并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据此回答6~8题
6.上述材料体现的辩证法道理主要是
A.事物处于因果联系之中
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C.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D.必须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7.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为此请辞,并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这体现了
A.中共中央、国务院坚持依法行政
B.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
C.党和国家加强了专政职能
D.中共中央作为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任免权
8.以下对国家环保总局认识正确的是
A.国家环保总局属我国的行政机关
B.国家环保总局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司法机关
C.国家环保总局是我国的立法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D.国家环保总局在组织上可不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绿色GDP”既考虑了经济增长速度,又考虑了经济增长质量;既考虑了经济发展,又考虑了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我国推行“绿色GDP”核算已成必然趋势。回答9~10题
9.推行“绿色GDP”核算,要求我们
①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③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④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A.①②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⑤
10.材料对GDP的认识体现了哲学的
A.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B.用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看问题
C.一分为二的观点 D.办事情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2005年6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抓紧制定具体方案、目标、任务和措施,落实工作责任。据此回答11~12题。
11.上述材料体现的政治常识道理有
①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我国国家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④国家实施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 ②④
12.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③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只有正确意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创新,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消耗,而且可以大大减轻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
①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②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③根除资源和经济发展间的矛盾 ④发展我国的外向型经济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14.在全球能源形势日趋紧张的严峻局势中,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有增无减。今年前8个月,进口量高达7600吨,对外依存度上升到40%。按目前进口的增长速度来看,明年中国石油进口的依存度将高达50%。面对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增大的形势,我国应该
①用自主开发的新能源完全代替进口石油 ②对进口石油征收高关税,以限制石油进口
③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④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节约型转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欧佩克轮值主席、科威特能源大臣法赫德2005年多次强调,石油资源和石油供应都很充分,居高不下的油价已使需求增长势头放缓,因此国际油价今后难以继续上涨。材料主要体现了
A.商品的价格是由其供求关系决定的
B.欧佩克垄断了国际油价
C.商品价格与供求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
D.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二)简答题
16.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2005年12月21日到北京展览馆参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时强调,节约资源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节约土地、能源、淡水、矿产资源,对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节约能源资源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工作。
请用依法治国的知识,谈谈怎样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三)辨析题
17.背景:审视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轨迹,江苏省已13年连续保持10%以上的经济高增长率,创造了约占全国10%的GDP,但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
辨题:环境污染是发展经济的必然代价,而治理污染又必须首先发展经济。
(四)论述题
18.
材料一:我国的资源储量和利用情况
我国资源的人均量占世界人均水平的比重(%) | 我国重要资源进口所占比重(%) | 我国单位GDP能耗为其他国家的倍数 | ||||||||
耕地 | 森林 | 淡水 | 矿产 | 钢铁 | 石油 | 铝 | 铜 | 美国 | 法国 | 日本 |
33.3 | 16.7 | 33.4 | 50 | 44 | 50 | 30 | 58 | 4.3 | 11.5 | 7.7 |
材料二: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央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3)从唯物论的角度,谈谈如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D 4.C 5.B 6.A 7.B 8.A 9.D 10.C
11.D 12.A 13.B 14.D 15.C
(二)简答题
16.(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立法机关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节约型社会,立法机关必须制定和完善节约资源的法律法规,使节约资源、保护资源有法可依。
(3)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建设节约型社会,政府要依法履行职责,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
(4)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司法机关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让浪费资源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加强节约资源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工作和执法监督工作,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的良好风气。
(三)辨析题
17.(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不顾环境保护,则必然会付出环境污染的代价。如果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则可以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题中认为环境污染是发展经济的必然代价是不科学的。
(2)经济发展能为污染的治理提供物质基础,治理污染需要发展经济。但我们不能走先发展经济,后治理污染的路子。只有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进步。题中认为治理污染必须首先发展经济的观点是片面的。
(四)论述题
18.(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矿产等资源人均占有量低,单位产值能耗高,重要资源进口比重较大。这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2)我国的资源拥有量相对不足,且利用率低,消耗大,是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原因。只有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资源供求的矛盾,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①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③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动能动性,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