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 ★ 启用前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文综统编(二)
(统编教材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至6页,第Ⅱ卷第7至12页。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
读极地图(图1),左图是极地东风带,右图阴影部分为西半球,完成1~3题。
1.甲地在乙地的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
2.若右图阴影部分又表示夜半球,其他条件不变,乙地的时间为
A.6月22日7时20分 B.3月21日8时
C.9月23日7时20分 D.3月21日16时40分
3.若上图阴影又为夜半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地球的公转速度最小
B.此时35°N地区在晴朗夜晚的19~20时,天顶附近可以看到牛郎星和织女星
C.此时所有气压带向南移
D.此时塔里木河上游径流量一定达到最大值
图2为某地一年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图3为世界地图上经过该地的一段纬线,MN之间为海洋,读图回答4~6题。
图2 图3
4.对MN之间海洋的表述,正确的是
A.海水的盐度约为35‰
B.该海域与其他海域海水交换的形式主要是风海流
C.该海域盐度高于同纬度的其他海域
D.该海域因铁矿石运输频繁而闻名于世
5.M地以西有一著名的河流,该河流
A.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
B.以雨水补给为主,汛期为11月至次年5月
C.该河谷地盛产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农作物
D.河口三角洲受海浪侵蚀,海岸线可能不断向后退缩
6.N地以东地区
A.终年受到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B.“无流国”众多
C.太阳能、地热、石油、煤炭等能源丰富
D.地形以高原为主,植被以草原为主
图4为等值线示意图,据图判断7~9题。
7.若此等值线为等高线,甲地与乙地比,下列关系不能成立的是 图4
A.气压:甲>乙>丙 B.气温:甲<乙<丙
C.降水:甲>乙>丙 D.坡度:甲>乙>丙
8.若此等值线为某震中周围的等震线,则
A.等值线数量关系是:a<b<c B.同一等震线上震中距相同
C.地震时纵波影响先后顺序为a→b→c D.丙点为震源
9.若此等值线为年太阳总辐射量线,且a>b>c,则等值线中心的地理事物可能是
①特大城市 ②四川盆地 ③副热带海区 ④撒哈拉沙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图5所示为某地理现象的正相关(或成正比)关系,坐标的箭头方向表示某地理事物由小变大。据图完成10~11题。
图5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横坐标表示温度,则纵坐标可以表示单位体积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B.若横坐标表示海底岩石与海岭的距离,则纵坐标可表示海底岩石的年龄
C.若横坐标表示人类氟氯烃的排放量,则纵坐标可表示南极臭氧空洞的范围
D.若横坐标表示高度,则纵坐标可以表示气压
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横坐标表示温度,则纵坐标可表示珠穆朗玛峰雪线的高度
B.若横坐标表示我国能源的消费量,则纵坐标可表示我国GDP增长量
C.若横坐标表示深度,则纵坐标可表示地壳常温层以下地壳组成物质的温度
D.若横坐标表示生态系统中不同级别的营养级,则纵坐标可表示不同营养级固定的太阳能量
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往往能影响对现实政治的据择。根据相关历史知识回答12~15题。
12.“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上引言论应该是
A.商鞅用以支持自己变法的重要依据 B.旧贵族反对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
C.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 D.西周对夏商两朝历史经验的总结
13.秦朝暴政而亡的历史教训主要影响了西汉初年的哪一政治抉择
A.“削藩”与“推恩”,加强中央集权 B.顺应民心,与民休息
C.限制商业,奖励农耕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4.北宋王安石变法与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反映的共同之处在于
A.对朝廷的不满 B.对新法的认识 C.对边患的忧虑 D.对时事的忧患
15.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方面,与党的“八大”相比较,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取得的新突破是
A.认识到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重要性
B.确定了坚持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C.提出了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D.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在中国近(现)代运动史上,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与辛亥革命是经济技术近代化、政治制度近代化和思想文化近代化三个重要阶段。依据相关历史知识回答16~18题。
16.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对此言论最恰当的提炼是
A.反抗侵略 B.中体西用 C.政治改良 D.全盘西化
17.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
A.科学知识 B.选官制度 C.军事技术 D.教育与政治制度
18.孙中山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核心是
A.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B.推翻清政府,建立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
C.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核定全国地价,解决土地问题
到200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在我国农村地区实行了25个春秋,已给中国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此回答19~20题。
19.1978年我国农村生产单位从人民公社退回到家庭承包的根本原因是
A.农业生产分散性 B.农村生产力落后
C.对“左”倾错误的彻底纠正 D.调动农民积极性
20.该责任制与1953年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相比,最主要的共同点是
A.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C.变革或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D.坚持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
世界近现代史的主题是现代化,各国具体情况不同,现代化的特征也有差异。据此回答21~23题。
21.19世纪60年代日本进行现代化的主要任务是
①取得民族独立 ②发展资本主义 ③巩固明治政府 ④对外侵略扩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英国工业革命的直接动力是
A.殖民扩张的影响 B.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C.圈地运动的进行 D.奴隶贸易的繁荣
23.新加坡的独立对其现代化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促进了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B.失去了依托发达国家的优势
C.能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D.可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适时作出调整
2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私营经济以每年20%~30%的速度在增长。据统计,私营企业现有221万家,吸纳了包括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在内的从业人员共2931万人,创造产值占我国GDP的1/5,缴纳税款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10。可见
①私营经济为扩大就业和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 ②私营企业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具有统一性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5.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而主要看他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这一观点包含的哲理主要是
A.现象与本质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
B.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C.要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反对教条主义和形而上学
D.财产和金钱不是人生价值的全部内容
26.中国共产党吸收民营企业家入党
①是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表现 ②表明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③不会改变党的性质和宗旨 ④有利于扩大执政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一致同意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据此回答27~28题。
27.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
A.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
B.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应当建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的问题
D.中国共产党如何进行领导的问题
28.新时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就应这样贯彻“三个代表”的指导思想
A.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全党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
B.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C.努力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D.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
入世对中国的挑战,农业首当其冲,而其中具有“战略地位”的粮食,受到的冲击则更不可小觑。90年代以前,中国粮食的国内价格水平低于国际市场,粮食产品在价格上具有贸易竞争优势。但近10年来,中国粮食生产成本以每年平均10%的速度递增,中国粮食不具备比较优势。据此回答29~30题。
29.入世后,中国粮食不具有比较优势的根本原因是
A.国内粮食的价格水平低于国际市场
B.国内粮食生产的劳动生产率低于国际市场
C.国内粮食的价格水平高于国际市场
D.国内粮食的价格低于国际粮食价值
30.为应对入世的挑战,维护我国的粮食安全,国务院确定了“放开销区,保护产区,省长负责,加强调控”的粮改基本思路。这一粮改思路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
①注意发挥市场在粮食生产中的基础性作用 ②注意发挥行政部门在粮食生产中的调控作用 ③注意发挥价格杠杆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 ④注意发挥各地区在粮食生产中的比较优势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出,随着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城镇化的条件已逐渐成熟,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据此回答31~33题。
31.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
①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②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③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 ④增加农村消费需求,扩大内需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32.为推进城市化步伐,上海、武汉、杭州、广州等城市率先实行“撤县建区”,使原来环绕城市的郊县成为城市的直属区。“撤县建区”
A.改善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B.改善了各个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
C.调整了市县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 D.调整了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33.城市化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这告诉我们
A.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B.任何事物都存在因果联系
C.任何事物都包含现象和本质 D.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唐装在上海APEC会议之后,迅速成为马年春节最亮丽的风景。此间,杭州许多中小企业丝绸厂从倒闭到恢复生产,其中有的丝绸厂还在市场需求下,扩大了生产规模。据此回答34~35题。
34.穿唐装流行,销售遍京城,丝绸厂得救,制衣店重生。说明
A.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
B.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C.消费激活生产,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D.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5.唐装的生产与流行,体现了
A.价值规律可以调节资源在社会各部门的分配
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C.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D.市场经济既需要市场调节又需要国家宏观调控
第Ⅱ卷(综合题 共16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6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号 | 36 | 37 | 38 | 39 | 40 | Ⅱ卷总分 |
得分 |
二、本卷共5小题,共160分。
36.读“我国部分商品粮、商品棉基地分布示意图”(图6),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商品粮基地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商品粮基地选建的共同条件是
。
(2)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商品棉基地的名称: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6
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的商品棉基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__平原。
(3)图中A、I两地的主要糖料作物分别是A__________,I__________。A、I两地农作物分布的这种差异体现了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__________特征。因此,我们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必须__________,适当__________,发挥地区优势。
(4)A区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比I区低,但粮食商品率比I区高,其主要原因是 。
(5)A区农业应向_________的方向发展;I区农业的发展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7.中国古代孔子主张“以德治民”;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人民主权”,很重视公共意志;江泽民强调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要“以德治国”。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40分)
(1)孔子“以德治民”的含义是什么?(10分)
(2)卢梭的“公共意志”的含义是什么?其出发点是什么?(12分)
(3)江泽民“以德治国”与孔子“以德治民”主要不同点是什么?(18分)
38.近几年来,市场上大多数农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低迷,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经济发展动力不足。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农业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一形势,A县政府积极转变职能,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营造良好的综合投资环境,引来大量投资,并合理引导投资方向。外地某企业利用A县丰富的农业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并逐步建成包括优质小麦种植基地、50万头黄牛养殖基地、100万吨专用面粉加工厂、50万吨饲料加工厂、50万吨复合肥生产厂在内的大型企业集团。如今,这一大型企业集团连接各类经济组织100多个,带动农户3万多户,年产值23亿元,形成“以优质特色农业为依托、以农产品加工为母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绿色农业化经营模式。A县政府及时总结经验,在全县积极推广这一模式,使该县经济获得跨越式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97元。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33分)
(1)从经济学角度分析,A县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基本经验?(10分)
(2)从哲学角度看,A县政府的做法给我们哪些启示?(13分)
(3)A县政府是如何履行自己的国家职能的?(10分)
39.读图7所示区域,回答下列问题。(34分)
图7
(1)图中最大半岛B叫__________,与之接壤的国家有__________。(3分)
(2)图中四个国家的首都(用黑点表示)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其地名依次是__________。(2分)
(3)①②③三点气候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从①→②→③,其气候表现出由__________向__________过渡的特点。(3分)
(4)从图中A点向东沿纬线到同纬度美国本土西岸(约124°W)的球面距离为(设地球半径为R,只写出算式)__________。(2分)
(5)B半岛在世界近现代史上先后遭到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简要说明其原因。(7分)
(6)目前B半岛国家间关系有何新变化?中国对此持何态度?原因何在?(9分)
(7)20世纪50年代B岛上曾发生过哪一次重要的战争?这场战争哪一方取得胜利?综合分析其取胜的主要原因。(8分)
40.阅读下列材料:(29分)
材料1 我国民工外流示意图(图8)
图8
材料2 2002年3月,“民工潮”问题成为两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民工潮”出现于80年代中期,是中国农民走向市场、走向现代社会的特殊道路。这一队伍目前还在不断扩大。据统计,2001年,安徽省农村劳务输出人数达770万人,比上年增长了20%,已占农村总人口的六分之一。专家预测,今后5年将是农村劳动力供给的高峰期,每年新增农民打工人数将超过800万。
回答:(1)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特点是什么?(9分)
(2)我国古代有哪几次大规模的居民迁徙?简析其积极作用。(10分)
(3)以下任选一题作答:(10分)
①根据近代中国相关史实及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关政策说明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原因。
②运用政治学科的相关知识为解决“民工潮”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