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小学数学试卷 - 小学四年级数学试题 - 正文*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目标江苏教育版

2014-5-11 0:13:56下载本试卷

数学第八册教学总目标

教学内容:

1、  数学与代数。

(1)    倍数和因数,找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不超过100)、找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2)    2、5和3的倍数的特征,偶数和奇数,素数和合数。

(3)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4)    口算几百乘几十、几十几乘几百(不进位)、几百几十几乘几十(不进位)。

(5)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中括号。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

(6)    乘法分配律,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7)    用计算器探索积、商的变化规律,用简便方法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

(8)    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公式,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化简形如“ax±bx”式子。

(9)    简单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0)  探索并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

(11)  用画图的策略整理和表达信息,寻代解决问题的方法。

2、  空间与图形。

(1)    三角形与三角形的底、高。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

(2)    三角形的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3)    升和毫升,1升=1000毫升。

(4)    平行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梯形与梯形的上下底、腰以及高。

(5)    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画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6)    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连续平移两次,将简单图形旋转90°。

3、  统计与概率。

(1)    单式折线统计图。

(2)    根据数据特点和实际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4、  实践与综合应用。

(1)    美妙的“杯琴”(在同样的水杯里盛不同量的水制作“杯琴”,演奏简单乐曲)。

(2)    我们去春游(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春游活动中的实际问题)。

(3)    图案的欣赏和设计(欣赏图案,并灵活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4)    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通过阅读统计图以及实际调查等统计活动了解周围的环境状况)。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方面。

(1)    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发现并初步理解一些简单的运算规律;初步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l    会口算几百乘几十、几十几乘几百(不进位)、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

l    会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l    会按运算顺序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

l    初步理解乘法分配律,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初步理解积、商的一些变化规律;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式题。

l    认识倍数和因数,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不超过100),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所有因数。

l    初步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偶数、奇数,素数、合数。

l    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公式,会求简单的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会进行形如“ax±bx”的式子的化简。

l    能分步列式或用综合算式解决数量关系比较明显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特征以及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其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了解容量意义及其常用计量单位。

l     认识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能进行升和毫升的简单换算;能用量杯或自制的量具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能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

l     认识三角形和它的底、高,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08°,能测量或画出三角形的高。

l     初步理解三角形的分类,认识并能正确判断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l     认识并能正确判断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l     认识平行四边形和它的底、高,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l     认识梯形和它的上下底、腰、高,认识等腰梯形,能测量或画出梯形的高。

l     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以及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国能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连续平移两次,能将简单图形旋转90°;能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和图案。

(3)    联系具体问题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初步掌握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能按照统计图里的数据变化特点进行简单的分析、交流;初步学会根据数据特点和实际需要选择统计图。

l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初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把折线统计图补画完整,以表示数据及其变化;能对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

l     初步学会根据数据的特点和实际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2、  数学思考方面。

(1)    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运算规律的过程中,开展类比、猜想、归纳、验证等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2)    在探索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3)    在探索平面图形的特征、对图形进行简单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4)    在收集和整理数据、选择相应的形式描述数据,以及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

3、  解决问题方面。

(1)    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测量、估计、作图、计算、统计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

(2)    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理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初步学会用画图的策略整理和表达信息,探索解决问题问题的有效方法,

(3)    在测量液体多少、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在方格上设计简单图案和用调查统计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并能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必要的解释与说明。

(4)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逐步增强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意识。

4、  情感与态度方面。

(1)    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事实和数学内在联系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    在理解数学内容以及运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

(3)    能努力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热心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发现错误能主动改正。

(4)    能主动、认真地阅读一些数学背景资料,感受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乘法、混合运算、运算律

教学难点:倍数和因数、解决问题的策略、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时间安排:

一、乘法           6课时

二、升和毫升         5课时

三、三角形          5课时  

四、混合运算         6课时

五、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课时  

六、找规律          2课时

七、运算律          5课时  

八、对称、平移和旋转     4课时

九、倍数和因数        7课时  

十、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4课时

十一、解决问题的策略     3课时  

十二、统计          5课时

十三、用字母表示数      4课时  

十四、整理与复习       5课时

大预习:

预习教材内容。

  乘法

教学设计:四年级备课组                执笔:陆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相应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2、使学生联系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简便算法,掌握几百乘几十、几百乘几十几(不进位)和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3、使学生在思考、交流和总结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4、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学习的积极情感,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模式:三段式

教学安排: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课时

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课时

练习一…………………………………………………2课时

中预习:

预习本单元内容